November 02, 2011

手上的血汗錢才真正是錢

~~~~~~~~~~~摘自 羅郁棠 商管生活專欄~~~~~~~~~~~

在日本被尊稱為「經營之聖」的企業家─稻盛和夫,早期是以技術人員,我們俗稱「黑手」的背景起家,因此對「經營」、「會計」這些商業管理領域的知識非常有限。有一次,看過年底會計決算報告的他,找來經理問道:「賺來的錢到哪裡去了?」經理告訴他:「利潤通常是轉變成庫存、設備、或是以未到期支票等各種形態存在。沒有辦法簡單說明賺來的錢在哪裡。」

稻盛和夫接著問:「有利潤就要分紅。那錢要從哪裡來?」經理回道:「利益所得不等於手上的現金,要發紅利,就必須向銀行貸款。」稻盛和夫感到非常不可思議:「公司有賺錢,卻沒有現金可以發放紅利,竟然還得向銀行借貸?」

熟悉會計制度的人一定看得明白,稻盛和夫想要知道的答案不在「損益表」裡面,而是在「現金流量表」中。在當今社會制度、貿易往來、金融商品的複雜性越來越高,也讓會計制度也越來越繁瑣,收益與成本究竟會在什麼情況下發生,變得非常難以解釋,會計人員都已經很難去解析了,更何況是大多數不懂會計的經營者。

許多企業在會計帳上都有獲利,卻有可能因為周轉問題而倒閉,因此對稻盛和夫而言,會計報表所顯示的紙上淨利,對他的經營決策幫助並不大,他認為確實掌握賺來的錢以何種方式存在何處,並以手邊掌握的現金來進行經營管理,那才是根本之道,這樣的本質才能穩健經營。

稻盛和夫的概念中,沒有絲毫賺取「投資利潤」的念頭。他認為,唯有自己流血流汗賺到的血汗錢才真正是錢。不是自己胼手胝足得來的利潤,就是浮利,而浮利肯定是某人踩在其他犧牲者身上所奪取的(例如不動產、 股票市場的買低賣高均是如此),這種投資基本上就是投機,是一種「零和遊戲」,即使從中獲利,也不會對社會產生任何新的價值。 

忘卻「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古訓的企業,常常在景氣的循環中重蹈覆轍,一會兒賺到大筆財富,卻又在一陣子後賠的一敗塗地。這種如賭徒般的經營,不僅沒有為社會帶來任何價值,更傷害了企業內的員工、 上下游廠商,還有信賴經營的股東們。 

「手上的血汗錢才是真錢」的觀念,讓稻盛和夫27歲創辦的京都陶瓷(京瓷 Kyocera ),52歲創辦的第二電電(KDDI) 兩大事業皆以驚人的力道成長,在數波的不景氣、 金融風暴、泡沫經濟中屹立不搖。

~~~~~~~~~~~~~~以下摘自天下雜誌~~~~~~~~~~~~~~

2010年,77歲高齡的他應日本政府之邀,接手拯救破產的日航,很多人等著看好戲,預期稻盛一世英名可能會栽在日航這爛攤子上。結果他精打細算帶來勝算,提前兩年達陣。

四月底,日本企業年報相繼出爐。去年以一日圓下市、負債二兆二千多萬日圓、宣布申請破產重整的日本航空公司(JAL),交出一八○○億日圓獲利,獲利率約一四%的成績單。

大家都好奇,稻盛和夫用了什麼靈丹妙藥來解決日航的沈痾,其實稻盛和夫進日航後才發現,他接的這一攤,還真的有夠爛。日航管理階層長年耽溺日本門面企業的虛榮感,已轉變成傲慢的老大心態,毫無利潤績效概念;就算公司已經破產,員工還是沒有意識到公司已是空殼,仍然因循度日。

面對當時從上到下普遍缺乏真實認知、又沒有赴湯蹈火義無反顧的熱情,自詡為企業重建包商的稻盛和夫概括承受之餘,第一步就是徹底改變員工的思惟,讓他們認清公司已經破產,建立生命共同體的工作意識。

其次,他每週四次為管理幹部上課,總共十七回的心法傳授,要求做到以最低成本獲取最多營業額,儘快將經營導入正軌。

為了重整計劃內容預定的縮編一萬六千人,他與號稱日本最強勢工會的日航工會交涉,親自到各機場向第一線員工道歉安撫,保證不會再有第二波裁員。用所謂「元神灌頂」的方式,讓每個人感覺受到重視與期待,進而獲得員工的信賴和尊敬。

接手一年便轉虧為盈,稻盛和夫已計劃讓日航明年重新上市。然而,東北震災使得旅客銳減三成,需求下滑的業績低迷讓初露曙光的重建計劃,面臨再一次的挑戰..................

~~~~文摘至此,完整全文請購買天下雜誌,別打我~~~~


0 意見:

Post a Comment

STAY WITH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