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10, 2011

徐悲鴻〈中國畫改良之方法〉

徐悲鴻於民國七年提出<中國繪畫改良之方法>,是徐悲鴻理論體系中,較早有系統的對中國畫所提改良方針,且為徐悲鴻一生加以實踐的藝術思想。

內容摘要
  1.  前 言
    「中國畫學之頹敗,至今已極矣!凡世界文明理無退化,獨中國之畫在今日,比二十年退五十步,三百年前退五百步,五百年前退四百步,七百年前退千步,千年前退八百步。」
    徐悲鴻認為中國藝術由唐朝(千年前)逐漸興盛,至宋朝(七百年前)乃達到高峰,而由元(五百年前)、明(三百年前)之後逐漸的走向下坡。

  2. 主 旨
    「凡美之所以感動人心者,決不能離乎人之意想。意深者動深人,意淺者動淺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採入者融之。」
    徐悲鴻所認定的“佳者”先決條件為“師造化”以及“寫實”,而那些只描摹前人作品、墨守畫譜畫法,放棄對自然之觀察,視自然之美若無睹之法,為不佳。
     
  3. 學之獨立
    「西方畫乃西方之文明物,中國畫乃東方之文明物。所可較者,惟藝與術。」
    「藝術復須藉他種物質憑寄,西方之物質可盡術盡藝,中國之物質不能盡術盡藝。」「中國畫為文人之末技,智者不深求焉。其有足存之道哉!」
    感嘆中國的藝術無法如西方能夠獨立成專門的學科,並且有系統的傳承觀念與技法。
  4. 改良之法

    「畫之目的,曰"惟妙惟肖",妙屬於美,肖屬於藝。故作物必須憑實寫,乃能惟肖。」

    學習方面
    倡寫實主義,重視寫生,屏棄抄襲古人之惡習(並不是盡棄古人之法)。張大千說:「作畫,首先要了解物理,體會物情,觀察物態。無論畫什麼,總不出這三個原則。了解這三點後,畫出的畫才能形態逼真,神韻生動躍然紙上。」。而徐悲鴻則進一步指出了研習的重要門徑,認為藝術要達到「真」,必須以素描為第一要件。

    物質方面

    徐悲鴻認為筆的品質已高、顏料的問題不大,卻對紙有很大的批評。「生紙最難盡色,此為畫術進步之大障礙」,同時批評畫者,不思改進紙、絹的品質,也不重畫的好壞卻只斤斤計較紙、絹能否保存千百年後的行為,尤為愚蠢。並認為日本人所製作的材質較佳,所以日本在繪畫上有很大的進步。

    技法方面
    「中國畫中,除松、柳、梧桐等數種樹外,均不能確定指為何樹。」
    「宋人界畫,本極工,但只有兩面。若作斜面,則遠近高低如一,去理太遠。」
    「無論童子,一笑就老。無論少艾,攢眉即醜。半面可見眼角尖,跳舞強藏美人足。」
    風景與人物的描寫均須以真實景像為基礎並符合透視法的要求。

    破除派別
    捐棄門戶之見,廣納各家之長。
提問討論

文章中一切以寫實主義為馬首是瞻的的觀念下,徐悲鴻並未深究中西方繪畫在思想、觀念、文化上根本的差異,並且忽略了中國繪畫由寫實、轉而寫意、趨於抽象的演變過程,其實與西方自文藝復興以降,在繪畫風格上的轉變是不謀而合的。

論證引述

我對文章中對於紙的改良有些感觸。中國人一向自詡為文明古國,而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印刷術、造紙術、火藥和指南針」更是連三歲小孩都能朗朗上口,上過藝術概論的同學,應該不難想像,這四大發明意味者什麼?對了,就是知識、疆域和武力。可惜的是,中國人一向愛好和平,寧願神功護體,以刀劍禦敵,也不願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殊不知,西方人在接觸到這四大發明之後,國力及文明之進展竟一日千里。我們甚至可以說,中國的四大發明,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礎。

固步自封的中國於19世紀末嘗到了苦果。在洋槍大砲的威脅下,中國人終於相信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因而西化之論調一直不絕於耳。我一直感到好奇的是,如果中國現在依然保持著漢唐時代那樣的強盛,那麼誰該向誰學習呢?國力之強盛與否是否也會影響到文化的自尊心呢?

上學期曾經在中國美術史的課程裡提問過,中國人老早就知道遠小近大的原理,那為什麼在一些畫中的器物,屋宇還畫成倒梯形呢?老師當時沒給答案,只留下了一個謎團。直到最近在準備西方美術史考試期間,一時福至心靈,恍然大悟,一些同學可能也想到了答案---前縮法。誰說中國人不懂透視。

結 論

最後借用吳恭瑞老師的一個慨念來作為我的結論,我認為藝術就像是一個圓圈。在這個圓圈上,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所有的進步與改革都必須奠基在前人的智慧之上。不管是西方繪畫也好,還是東方繪畫也行,何彷在東方的線條裡帶一點西方的色彩,西方的光影之中帶一點東方的意念呢!



參考資料:

1. 楊欽智〈徐悲鴻〈中國繪畫改良論〉之析探〉
2. 邵大箴〈寫實主義和二十世紀中國畫〉
3. 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

0 意見:

Post a Comment

STAY WITH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