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10, 2011

陳滯冬〈方死未死 將生未生─中國書法的傳統與現代〉

內容摘要
  1. 前    言
    中國書法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文化意義,亦是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型態。
    是一種從漢字書寫活動中開掘、發展、昇華而來的藝術,在古中國,始終是由文人們〈往往集官僚、思想家、詩人多種身分於一身〉來創造,進行欣賞的。中國書法與文人之間的這種關係,至少在東漢末年,書法開始被視為一種藝術來看待以後,就一直存在著。

    近幾十年來,中國社會發生的巨大的變化,使的書法與文人之間的關係,產生了改變。
    就書法而言,作為書法藝術所賴以依附的士大夫階層,隨著傳統社會的轉型而解體消失了。

  2. 書法產生的背景及其與文人之間的關係
    書法並不是如一般人所津津樂道的那樣伴隨著文字的產生而產生。
    以象形為造字基本原則的漢字系統,如果單以造型因素來說,最初所發展的象形文字,如甲骨文,實在遠不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甚至也不如現在還存在的納西,或者愛斯基摩文字。不管是甲骨文、金文、秦漢石刻上也早找尋不到可稱為書法意識的東西。

    書寫習慣不斷的影響文字的造型→隸書的出現
    由甲骨文一直到漢代的隸書,文字的書寫習慣不斷的影響文字的造型,文字的單線結構和線條不可逆的方向規定性在書寫習慣下愈來愈得到強化。最後產生了中國文字在字形上影響最為久遠的一次革命性演化。──隸書,隸書的產生明白表示中國文字由圖案化轉向書寫化,而這個時間點恰巧與中國文化史所發生的兩大事件相結合,使的書法的發展得到了很大的進展。

    〈書寫意識:在隸書之前,中國文字大都講求左右對稱、布白的平衡,單線條的書寫方式,這種書寫方式可以由左自右,也可以由右自左,這種圖案式的文字結構在筆順的先後沒有嚴格的規定。然而隸書的書寫卻非常強調筆劃的起止過程,所謂的蠶頭燕尾,就無法由右自左了。〉

    紙的發明
    書寫的媒材逐漸的由竹簡、木簡、布帛轉移到紙張,使書寫空間的到了極為廣闊的發展。這是因為竹簡、木簡、布帛的纖維會影響書寫的流暢度。

    個人意識及生命意識的抬頭
    東漢末年,自黃巾之亂、曹操篡漢,三國之爭到魏晉南北朝,長期的戰亂讓社會陷入混亂,而文人們無法經由仕途遂行經世濟民之報負時,文人們便會放棄對時代的責任感,及時行樂,轉而向自己的內心尋求解脫,便產生了對自身的覺醒,對生命的體悟,繼而引起了藝術的覺醒。

  3. 中國社會的變革帶來的文化斷裂 文人階層的消逝與書法的困境
    科舉制度的突然結束切斷了傳統文化所賴以維繫的溫床。
    在中國,幾乎所有藝術類別都與文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不論是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等等。尤其是文人畫興起之後,情況更為顯著。

    書寫工具的改變,紙張,筆墨的西化使得人們對於傳統筆墨的運用越來越疏離。經歷了昨天的書法期末考後,在座的各位應該也有很深的體會吧!

    漢字的拼音化,簡體字的推行,相當程度限制了書法藝術的發展
    這點考驗執政者的智慧。最近有位先生提出了識繁書簡的高論,實在讓人捏了把冷汗呀!

  4. 作為現代藝術的書法與傳統書法的內在聯繫 代表現代中國人的書法藝術
    與傳統藝術相比,現代藝術更關心個人的價值
    書法藝術從一開始就與個人的情感活動相關連著,不同於其他的藝術類別,書法不需依附在宗教,政治下發展。所以書法很早以前就已經現代化了。

    書法與詩、詞、歌、賦的完美結合
    文化的發展造成漢字的一字多義,中國有「詩無達詁」的說法,意思是說詩句的意義永遠說解不盡。詩、詞、歌、賦是書法的生命力來源,否之,書法斷不能成為一種獨特、有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了解這點後,大家就明白書法藝術的發展並不能完全放棄漢字。如果完全背離漢字,為抽象而抽象,我們不否定那是一門藝術的價值,這點無庸置疑,但那已脫離的書法藝術的範疇了。

提問討論:什麼是書法藝術?

  1. 曹意強〈畫入書法〉文章中提到:書法是在時間中開展的藝術,具有音樂般的流動性,只要我們用雙眼去捕捉書法者提按頓挫的筆跡,就會在時間上重現作者的心籟。書寫的過程,書寫的行為就是藝術本身。

  2. 金子鷗亭認為,書法與其他藝術最大差別在於,書法能表現思想兼具造型美感的營造。
結    論

書法藝術是藉由書寫文字來達到表現情感的獨特藝術,一幅好的書法作品能夠讓欣賞者透過字裡行間的深刻感情,與千百年前的書寫者產生心靈上的連結。而一幅好的書法作品也能夠讓欣賞者隨著筆劃的抑楊頓挫聆聽到優美的旋律。傅抱石先生說:「藝術的真正要素乃在于有生命」一語道破了藝術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特質。對於作品本身的媒材而言,或許它是無生命的,但是作品的內容而言,她卻是有形的生命,更代表一各不因時間的消逝而消散的巨大的能量。

參考資料:

1.    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
2.    王冬齡〈中國現代書法論文選〉
3.    何美清〈中國現代書法初探〉

0 意見:

Post a Comment

STAY WITH US

 
;